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丰富学子校园文化生活,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美育与劳育教育,计算机学院于3月18日在14号楼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举办“蓝染千年・经纬焕新”扎染非遗文化活动。本次活动创新采用“理论宣讲+沉浸体验”模式,构建起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育人平台。

在实践环节,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,将手中的方巾通过折叠、扎结等方式,变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。当方巾浸入染液的那一刻,色彩如同魔法般在织物上晕染开来,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在指尖诞生。“当靛蓝在布里晕染开来,我触摸到了文明的温度。”参与活动的学生张丹阳说道。这种情感共鸣正是西京学院“匠心精神+艺术素养”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

活动现场,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杨德森以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“推进文化自信自强”的论述,向同学们阐释了扎染技艺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价值。他寄语青年学子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日常学习生活,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。

活动创新构建“认知-体验-创造”三阶育人模型,通过理论认知筑牢文化根基,沉浸体验深化情感认同,创意实践激发创新潜能。辅导员陈露表示,活动将传统技艺与可持续时尚相结合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觉,更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。这种“让非遗走进校园”的创新模式,正在青年心中播撒文化创新的种子,让传统智慧在时代沃土中生根发芽。


当千年靛蓝遇见青春力量,传统纹样与数字艺术碰撞出创新火花。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,不仅让蓝染技艺在经纬交织中焕发新生,更在青年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。正如活动中诞生的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,新时代的非遗传承正以“各美其美”的姿态,书写着“美美与共”的文明新篇章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蓝染艺术,正通过西京学子的指尖,向未来远方奔涌而去——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。